小秸稈變成工藝品
秸稈能干啥?做飯、取暖或者作為垃圾被農民隨意丟棄或焚燒。但是,家住東遼縣泉太鎮小街的谷春華卻不這么想,“我能把秸稈變成工藝品,讓它提升身價,成為一種高雅的藝術品。”
一幅幅故事人物栩栩如生,一件件山水瓷磚品牌花鳥惟妙惟肖。如果不是谷春華在一旁不停地講解,還真看不出來展出的精美作品是用秸稈做成的。
谷春華這樣介紹自己的秸稈畫:原料是玉米秸稈,它造價低廉,遍及田間地頭;題材廣泛,動物植物、花鳥魚蟲、建筑名勝、風土人情,無所不能入畫。
秸稈畫的制作包括三個基本步驟:畫樣、制作小料和拼粘。首先把作品的底稿畫在透光拷貝紙上,然后根據拷貝紙上的畫樣制作一個個拼圖小料。將選好的玉米秸稈縱向剖開,刮掉里面的“瓤兒”,外皮通過壓、剪、烙、貼等加工處理,一個小料就制作完成了。將做好的小料依據畫樣粘貼在絨布上,最后進行裝裱,一幅畫作完成,小秸稈就變成了精美的藝術品——實現了它的“鳳凰涅槃”。
“一幅秸稈畫要7到10天的時間才能完成,需要細心、精心,還要耐得住寂寞。”谷春華說,“最繁雜的是小料的制作。一個小料做下來,真是累得渾身哪兒都疼,還需要精神的高度集中,一不留神,烙錯了、剪歪了、弄斷了,一個小料就前功盡棄了。”盡管這樣說,可在向我們介紹她的作品時,谷春華還是滿臉的喜悅和自豪。
谷春華熱愛上秸稈畫是從她在白泉鎮新城社區工作開始的。2014年7月,熱愛畫畫的她有緣結識了專門從事美術創作的莊有昌老師。莊老師和谷春華嘮起了玉米秸稈創作的話題。“說者無意,聽者有心。”閑暇時間,谷春華就自己開始摸索如何制作秸稈畫。白天上班沒時間,她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琢磨,經過一個多月的反復摸索,終于制作出了第一件作品——荷花。把辛辛苦苦完成的“處女作”拿在手里反復看,谷春華自己都被逗笑了,這件“丑小鴨”并不完美——烙印偏離了設計路線,修剪不夠整齊圓滑,粘貼更是七扭八歪,有的地方膠水還冒出來了……
可谷春華并沒有灰心,她堅信“功夫不負有心人”、不足就是進步的動力。她耐心琢磨,重新再來,于是第二幅、第三幅……谷春華的作品越來越好,也贏得了許多行家的贊美。許多人慕名來購買她的作品。“我已經售出了一些作品,最少的二三百元,最多的賣到幾千元錢。”谷春華笑著說,“我這棵小秸稈也實現了自己的‘鳳凰涅槃’。”
談到下一步打算,谷春華說:“家人的支持是我繼續前進的動力。我想建個工廠,把秸稈畫做成產業,讓周圍的姐妹也能增加點額外的收入,再注冊個品牌,讓秸稈畫成為我們東遼的一個特色文化。”面對未來,谷春華信心十足。